永春农业网 >> 中甸黄芩

田间地头听村民唠三夏故事异形鹤虱

2022-06-29

田间地头听村民唠“三夏”故事

核心提示:小麦上场,绣女下床,炎炎烈日,老少弯腰这句俗语曾是三夏大忙时节的真实写照。不过近年来,随着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的实施,使农业机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,也让农民们从传统的农耕生活中解脱出来,如今,农村的三夏大忙是什么样呢,与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?

6月11日下午,艳阳高照,热浪翻滚。在阎良区关山镇南房村刘东组的一块示范田里,机器轰鸣,一台联合收割机在金色的麦浪中来回穿梭,期间,收割机仓门一打开,金灿灿的小麦就水一样哗哗地流到一旁的三轮车上,被拉出麦田。短短1个小时,一片9亩地的麦子就被收割完毕,飘香的麦粒随即被拉往航城面粉厂。

咱种的是新品种鲁西2号,今年亩产达到1100多斤呢!地头树阴下,村民刘永利蹲坐在石头上正和大伙就三夏话题聊得不亦乐乎,见有记者采访,老刘更是来了兴致。

几个小时这麦收就结束了,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象的。58岁的刘永利是南房村的普通村民,种了30年的地,说起八十年代的三夏大忙时节,他高度概括总结了五个字割碾打晾晒。

别看是五个字,可复杂得很呢!刘永利清楚地记得三十年前,每逢三夏大忙,家家户户天不亮就会起来磨镰刀,麦子熟的比较嫩的时候就要割,割完后要在地里晒,然后用架子车再往出拉。

一天累得腰酸背痛!一旁的刘化民颇有同感,抢着插话道:当时,地里要种一块大麦,大麦成熟早,收割完大麦后,把麦秆堆在地里,用碌碡碾压得光溜溜的为小麦碾场做准备。

啥是碾场?看见记者疑惑的眼神,刘永利哈哈笑记者是个城里人,收好麦子,放到场里堆好,让牛拉着碌碡来回碾,碾上20分钟后,再用耙子把麦草全部翻一遍再碾!

记者听得似懂非懂,身旁镇上工作人员郭磊赶紧帮忙解释,这碾场说白了就是原始的人力脱粒法,让麦仁和麦壳分离开。

村民们说用碌碡碾场后还有扬场,说到扬场还是个技术活。一把木掀把麦子扬上去后要能散开,不然颗粒扬不出来。有的人技术不好,把麦粒又会扬到麦秸里去了。那时候人就睡在场里面等风,有风赶紧就扬,没风的话睡一晚上都是白睡。

正说着,农办主任丁增民也来了加入聊天队伍,这些程序都做完快了要半个月,慢的话得两个月,哪像现在,全部机械化,几个小时就搞定!

对!那个时候所有的劳动力都得加入三夏,农村学校都要给学生全部放忙假,龙口夺食,不然遇到连阴雨,麦子倒在地上发了芽,可就糟了。刘化民打趣道,那种麦子蒸出的馍就是咱们说的黏黏馍,哈哈!

过去6月1日以前就要开始收麦了,现在到10日左右;过去碾场、扬场、晾晒,麦子还要装到袋子里,再运到仓里面保存,撒粮虫净来防虫,现在麦子一收在地头就卖了,国家还有粮食保护价;过去,费时费事,一个人只能种一二亩小麦,现在各种农机进了田,收割、施肥、播种、打药全交给机器,再懒的人都能把地种好……今昔对比,村民们七嘴八舌很是激动,争着发言。

咱村上有400亩小麦,按照过去,男女老少齐上阵,100个人美美干一天都收不完。现在这机械化,前面收,后面种,紧跟着自动把水浇,不到两天这三夏就结束了,人也不累。刘化民总结的例子更形象,他开心地说,麦子收后,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成为肥料——钾肥,为玉米种植打好基础。

正聊得起劲,远处的麦田里有人喊:刘叔,轮到你家割麦了!一名村民大叔拍拍屁股上的土,一溜烟向一台正在田里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跑去。边跑边说,等我啊,一会儿回来再谝!

中度o型腿能矫正么

狗狗o型腿矫正

激光祛斑多少钱

双眼皮手术恢复需要多少时间

黑脸娃娃有什么效果

友情链接